近日,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第三屆學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在武漢大學召開。
參加會議的學術委員會成員包括清華大學饒子和院士、武漢大學舒紅兵院士、中國科學院武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陳化蘭院士、廈門大學夏寧邵教授、清華大學張林琦教授、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陳新文研究員以及武漢大學藍柯教授。
武漢大學副校長李建成院士、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黨委書記兼副所長肖庚富研究員等出席,并分別代表實驗室依托單位致辭。實驗室全體PI列席會議。
實驗室主任藍柯主持會議并向學術委員會匯報了2019年度實驗室在運行管理、代表性成果、隊伍建設、平臺建設及對外開放與交流等方面的工作進展。藍柯、周溪、崔宗強和劉實等圍繞病毒與細胞相互作與致病機理以及病毒示蹤研究等方面分別匯報了各自的最新研究進展。
與會委員對本年度實驗室的工作進行了充分討論,高度評價實驗室在科研工作、人才隊伍建設以及平臺建設等方面取得的積極進展。同時,針對進一步凝練研究方向、加強實驗室內外的交叉與合作、引進與培養領域內頂尖人才、進一步謀劃爭取重大科研項目、充分有效利用現有的優勢平臺夯實及拓展基礎研究以及促進應用成果的轉化等方面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與建議。
饒子和做總結發言,他表示,學術委員會將繼續充分發揮戰略咨詢作用,指導和支持重點實驗室更快更好地發展。學術委員會還審議通過了“2020年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立項資助名單。
最后,藍柯表示,實驗室將認真落實委員們的意見與建議,圍繞“交叉、聯合、標志性人才和成果”等方面,進一步加強實驗室的建設與發展,進一步聚焦國家在健康中國戰略中的重大需求,解決病毒學領域的關鍵科學問題,為病毒病防治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近年來,實驗室圍繞國家需求,緊扣國際科技前沿,以引起重大和新發傳染病的病毒如肝炎病毒、流感病毒、皰疹病毒、艾滋病毒、手足口病病毒等為主要研究對象,利用病毒學及現代生物技術,從分子、病毒、宿主細胞、機體和人群等不同層面上,研究病毒感染的分子過程及其伴隨的生命現象,闡明病毒感染、免疫與致病的分子機理,揭示病毒病的流行規律,完善我國病毒資源與信息庫,發展病毒病診斷與防治新技術。
共有條評論 網友評論